八月防病健康提醒

来自: 日期:2024/8/8
 

 

小扇引微凉,悠悠夏日长。盛夏八月,正值“三伏天”,连续的高温和短暂的暴雨等极端天气频发,为各类细菌、病毒及蚊蝇等病媒的滋生创造了条件,加上暑期旅游旺季的到来,人员流动量大,无论是外出旅行,还是居家生活均需注意一些疾病的防范。抚州疾控提醒您,需重点关注:登革热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、手足口病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、狂犬病及高温中暑。

一、登革热

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,由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蚊媒传染病(江西主要为白纹伊蚊,俗称“花蚊子”),经“患者/隐性感染者→伊蚊→健康人”途径传播。每年的511月是登革热的传播流行季,流行高峰是79。其主要症状包括发热、皮疹和全身疼痛。目前,南美洲、东南亚地区如泰国、斯里兰卡、马来西亚、巴西等多国暴发大规模登革热疫情,感染人数超过去年同期,暑期有出行计划的市民朋友,请密切留意目的地登革热疫情情况,避免前往登革热流行的地区,确需出行务必做好预防措施。

预防措施

1.室内安装蚊帐、纱窗等防蚊用具,或使用电热蚊香等灭蚊用具,以减少蚊虫叮咬。前往户外场所时,穿浅色长袖衣裤,身体暴露部分涂抹驱蚊剂,避免蚊虫叮咬,降低感染风险。

2.消灭蚊虫孳生地,通过翻盆倒罐加盖,填平洼地,及时清除生活区周围的小型积水,杀灭蚊幼虫。必要时,定期使用化学杀虫剂杀灭外环境成蚊。清除居住地附近水坑、石穴、污水沟及缸罐等积水容器中伊蚊孳生地。

3.尽量避免前往登革热高发地区,如必须前往,需做好个人防护措施。

4.如近期前往东南亚、西太平洋地区和美洲等地区的归国后,若2周内出现发热、肌肉酸痛、皮疹、出血等症状时,应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,并向医生说明旅居史,以便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,避免出现重症甚至死亡。

二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

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引起,是一种主要经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。多发于春、夏季,流行期为410月。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,直接接触病人血液或血性分泌物也可导致感染。潜伏期一般为714天,急性起病,表现为发热,体温多在38°C以上,重者持续高热,可达40°C以上,部分病例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,伴乏力、明显纳差、恶心、呕吐、头痛、肌肉酸痛、腹泻等症状。

预防措施

1.减少暴露。应当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、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。

2.户外活动前防护。蜱活跃季节,外出游玩、到户外草坪活动前,可使用含有0.5%氯菊酯的产品处理衣物和装备。

3.进入室内前检查蜱。蜱可附着在衣服和宠物进入室内,要仔细检查外套、背包和宠物,发现蜱应及时清除。

4.患者及时就医治疗。疑似病例,应及时就医,尽早诊断,临床诊断和确诊病例应住院治疗。有咯血、呕血等出血表现的患者应隔离治疗,医务人员和陪护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,避免与患者血液、排泄物等直接接触。


三、手足口病

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。儿童普遍易感,一般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。该病全年都可以发病,在南方地区以春夏为主高峰,秋冬季节为次高峰。手足口病主要的传播方式是-传播,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、食物、水源、生活物品等均可引起感染,还可通过接触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、疱疹液等途径感染。临床表现以发热,手、足、口腔、臀部等部位散在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,可伴有咳嗽、流涕、食欲不振等症状。

预防措施

1.手足口病流行期间,不要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。必要时佩戴口罩,避免孩子与患手足口病儿童密切接触。

2.养成勤洗手的习惯,尤其是在饭前、便后、外出后,用肥皂或洗手液仔细清洗双手,不喝生水,不吃生冷食物。

3.儿童接触频繁部位、日常用品和玩具定期清洁、消毒,奶具、餐具等要煮沸消毒,衣物、被褥经常在太阳下晾晒或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,疾病流行期使用含氯消毒剂等进行消毒。

4.接种疫苗EV-71型灭活疫苗,可用于6月龄~5岁儿童预防EV-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。让孩子了解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,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防止在公共场所感染。

 

 

四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

急性出血性结膜炎,俗称红眼病,是主要由肠道病毒EV-70或柯萨奇病毒A24型变种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眼病。四季均可发病,610月多见,人群普遍易感。主要经接触患者的眼部分泌物或者被患者的眼部分泌物污染的手、物品或水等途径传播。主要表现为眼睑红肿、结膜高度充血,常伴有结膜下出血。感染后迅速出现异物感、眼刺痛、流泪、畏光,以及水样分泌物增多等症状,少数患者可有全身发热、乏力、咽痛及肌肉酸痛等症状。该病属于自限性疾病,一般可在23周痊愈,预后良好,极个别伴有神经系统症状。

预防措施

1.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勤剪指甲,饭前便后要洗手,严禁用脏手揉眼睛。

2.在流行期,公用水龙头、电梯扶手、门把手、电话、用具、玩具等要注意消毒;接触电脑键盘后要洗手,切忌揉眼、搓脸,尤其是使用公共键盘后。

3.不要与别人共用毛巾或个人卫生用品,用流动水洗脸和手,不接触患者用过的洗脸用具、手帕及治疗使用过的医疗器具。

4.不要与他人共用眼部药物、眼部化妆品和其他可能接触眼部的药品或用品,不采用集体滴眼药的方式预防眼病。

 

五、狂犬病

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属导致的一种急性脑炎,潜伏期多为1~3个月,犬是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,占95%以上,猫、狐狸、黄鼠狼、蝙蝠以及流浪或野生的哺乳动物也可能携带狂犬病毒。夏季高发,闷热的天气容易使犬类动物烦躁、冲动,同时夏季人们穿着单薄,容易被犬咬伤、抓伤。按临床表现分为“躁狂型”和“麻痹型”,前者的典型临床表现是极度恐惧、恐水、怕风、咽肌痉挛、呼吸困难、排尿排便困难及多汗流涎等,后者以肢体软瘫最为多见。

预防措施

1.科学管理宠物,饲养宠物的家庭应及时主动给宠物接种兽用狂犬疫苗,同时圈养好自己的宠物,避免爱犬与流浪犬或无主犬接触。

2.在外出遛狗时,应使用犬链、嘴套等,以便控制犬类的活动范围和行为,避免犬类伤人事件的发生。

3.被犬、猫等动物咬伤、抓伤后,应尽快到医疗机构进行暴露后规范处置。在家可先用肥皂水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清洗伤口至少15分钟,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以避免肥皂液残留,彻底冲洗后用稀碘伏或苯扎氯铵涂擦消毒伤口内部。无冲洗消毒条件时,应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暴露后规范处置,及时、规范、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。

 

      六、高温中暑

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,由于热平衡和(或)水电解质代谢紊乱、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而引起的以体温升高和(或)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和(或)心血管功能障碍等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全身性疾病。中暑类型分为先兆中暑、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,其中重症中暑又可分为热痉挛、热衰竭和热射病,热射病病情最为严重。

预防措施

1.尽量避开高温、高湿环境:合理安排户外活动,避开正午时段,户外时间尽量安排在10点前或17点后。

2.及时补充水分、盐分和矿物质:不要等到口渴后再喝水,高温天气不论是否进行大量体力活动都应多饮水,少喝含糖饮料。

3.注意饮食清淡:夏季饮食尽量清淡,补充蛋白质、维生素和钙,多吃蔬菜水果。

4.对于轻症患者,应尽快将中暑者移至阴凉处、通风处静卧,及时补充含盐清凉饮料,如淡盐水、冷西瓜水、绿豆汤等。同时,可给予口服藿香正气水。

5.对于重症患者,立即送院诊治,运送途中持续物理降温,注意生命体征、神志变化及各脏器功能状况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 (供稿:传防科  审核:杨兴华  饶武敏 )